黄颡鱼仔鱼孵出1~3天,体长5.0~8.0毫米,从自身卵黄囊吸取营养,行内源性营养。4天以后卵黄囊基本消失,体长8.1~9.0毫米为仔鱼开口摄食阶段,主要摄食轮虫、小型枝角类及桡足类幼体,9.0毫米l以上仔鱼完全以外界食物为食,行外源性营养。全长13.1~14.00毫米的仔鱼,随鱼体生长,口径增大开始摄食大型枝角类及桡足类和一些原生动物。全长15.1毫米以上的仔鱼,则开始摄食更大的动物,如摇蚊幼虫及寡毛类等。所以黄颡鱼仔鱼摄食的变化规律为轮虫(小型枝角类、桡足类幼虫)一大型枝角类(桡足类)一摇蚊幼虫(寡毛类)。
虽然黄颡鱼的食性较广,但饵料组成都比较简单,不同的体长阶段都是以1~3种饵料生物为主,而且由浮动生物向底栖动物转变。 [6]
生长规律
黄颡鱼属小型鱼类,生长较慢,黄颡鱼0+-2+龄为性成熟前的旺盛生长阶段,平均增长率较高。特别是1+龄阶段生长快,一般至1+龄大部分性成熟,2+龄全部性成熟,3+龄以后体长相对增长率递减明显,但由于性腺的发育,体重相对增长率递减缓缓慢。 [6
黄颡鱼为一年一次性产卵型鱼类,在自然条件下有集群繁殖习性。繁殖季节在5月中旬至7月中旬,水温变化幅度为25~30.5℃。黄颡鱼一般在2龄时性成熟,澄湖黄颡鱼在1冬龄时也达性成熟,在测定的标本中,小成熟个体中雌鱼体长11.5厘米,雄鱼体长13.5厘米,雌鱼的性成熟较雄鱼早。黄颡鱼怀卵量2500~16500粒,平均4000粒,相对怀卵量58.33~77.77粒/克,平均65.71粒/克。黄颡鱼的主要繁殖区域在水位浅、底质硬、有一定滩脚、透明度高、水流缓慢、饵料资源丰富、适宜筑巢孵化的水域。
黄颡鱼品种独特,对生长环境和养殖管理要求相对较高,养殖时必须把握好以下六大措施。 [8]
池塘宜深,水质良好
黄颡鱼属温水性鱼类,生长于水体底层,生存温度6~38℃,适宜生长温度25~28℃,pH值范围6.0~9.0,耐低氧能力比常规鱼类略差。因此,养殖黄颡鱼的池塘应符合以下条件。 [8]
水深适宜:水体要有一定深度,必须达到2米以上,如果水深不足,光照过于强烈,不适合黄颡鱼喜弱光下摄食的生活习性。 [8]
水源充足:池塘必须有稳定、充足、无污染的自然水源,要求一年四季都有优质水源供应。 [8]
能排能灌:要求池塘有完备的进、排水系统,排灌自如,建有可靠的进、排水口,配套建设网具等拦鱼设施。 [8]
底质良好:要求池底平坦,方便鱼类捕捞,池塘底质以沙质土,底部淤泥控制在10厘米左右。池底必须做到保水及保肥性好,易于培肥。 [8]
水质良好:水质要求符合养殖用水标准,黄颡鱼喜欢清澈洁净水质,池水透明度应保持在35厘米以上,水体有活水常年流动。池塘面积适宜,配备增氧机、抽水机、投饵机、养殖渔船等机械设备。